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学校规划

学校规划
山西大学二○一○年行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0-03-19

 

一、指导思想:
  2010年是学校“十一五”规划的任务完成年和“十二五”规划的蓝图绘制年,做好2010年行政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2010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全局,立足于省部共建高校的良好发展平台,以“六个更加规范”为统领,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研究型大学的全面转型。

  二、工作要点
  (一)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1.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成绩和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发展环境,准确把握自身特色,科学论证规划目标,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协调各类规划,创新规划文本,制定好各单位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2.成立山西大学“十二五”规划起草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学校“十二五”规划进行认真研究,广泛讨论,科学论证。
  3.结合国家高等教育和山西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山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二)实施“小学校,大学科”战略,提高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水平
  4.凝练学科方向和学术团队,突出学科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凝练学科方向,逐步淘汰成本高、效益低、水平差的学科,集中力量形成集团作战的优势效应,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科研团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进行“差异化合作”,形成研究水平、研究方向、研究梯队、研究组织的有机统一。
  5.做好重点学科、学位点、重点研究基地和研究生院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在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的基础上着重打造国家重点学科,促进学科建设从“建平台”向“起高峰”转变。抓住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准备好学位授权点特别是专业学位授权学科的申报工作、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申报工作和“研究生院”的申报工作。
  6.加强重点办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对学科建设中出现的难题,如人才培养和引进、跨学科项目的申报和争取、跨学科交差课程的开设、院所关系、实验设备、研究场地、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问题及时解决。各学院建立一级学科协调小组,制定具体的步骤和可操作性的措施解决好学科定位、方向和规划的问题。
  7、成立重大项目办公室,推动重大项目的申报。主要负责各类科研情报和信息的搜集,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准确把握项目申报指南和要求;负责建立学校科研信息档案,理清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学科的动态与成果,发掘有潜力、有优势的教师,共同进行重大奖项的培育和申报工作;针对申报项目,在各个环节加强引导、沟通与协调,争取重大项目有新的突破。
  8.逐步形成具有山西大学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强化学校知识产权管理,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建立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形式,架起学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科研联合、协作的桥梁,为教师拓展横向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努力做到“基础研究上水平,应用开发出效益,咨询进政策”。
  9.规范学术行为,丰富学术活动。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山西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惩治办法》,保障学术活动健康开展。通过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讨论、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营造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做好报告资料收集和整理,每年分文科和理工科汇集成“山西大学学术报告集”,推动学术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国际化。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0.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根据主打学科与特色方向,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着力培养和引进年轻的学术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性别、学历、学缘和学科结构。继续落实山西大学“中青年优秀教师海外培训计划”、“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博士生导师资助计划”,进一步突出领军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青年教师的校外、海外导师制,将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或合作导师,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可能性。
  11.加大优秀学术团队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大师+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通过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的建设来提升教师整体水平。根据每位教师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方向,合理整合到学术团队中,每位教师必须进入一个团队。通过留学、培训及其他方式强化教师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使其达到团队学科发展的要求。
  12.加强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设和管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办公室。积极吸引优秀博士进入流动站。研究制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考核机制、博士后考核机制以及自费博士后的管理办法。加强以博士后流动站为平台的学科交叉、渗透、发展工作,把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的平台做强、做大、做实、做好,使博士后流动站成为我校高级人才的汇聚地。
  13.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和教师职务分级制。全面梳理学校机构设置及各类人员编制情况,探索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各类人员“退出机制”。坚持科学合理设岗,分级分类管理。制定非专任教师岗位的工作职责,研究相应考核办法。
  14.探索绩效工资和创新人才津贴的合理分配。建立符合国家政策和我校实际、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做好绩效工资改革。调整创新人才津贴发放办法,把津贴发放与教师职务分级制、绩效工资制有机结合,调动教师高水平发展的积极性。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15.继续探索综合、开放、研究环境下的博雅教育模式,办好“初民学院”。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精英教育,形成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灵活机制,加强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启动“初民大讲堂”。制定和完善富有特色的博雅教育实施方案。以“初民”试验班为示范和辐射,探索具有山西大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本科教学的全面改革。
  16.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建设,实施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高水平课程负责人+优秀课程教学团队”的授课模式。重视培养实践能力,逐步探索“基本知识点+个人科研成果”和“3+1”、“2.5+1.5”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社会活动学分制,丰富学生实践经历。适当增设新兴交叉专业;巩固提高双学位、主辅修、 二次选择专业等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课程学时、学分的结构比例。加快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利用,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核心课程开精、实践课程开足、选修课程开好、“两课”开活。
  17.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完成实验教学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试运行,建立连接各实验室的实验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完善的实验室开放机制和管理办法,促进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共享。做好实验室示范中心的评估验收工作,发挥地区示范辐射作用。
  18.推进教学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教学监督和考核工作。修订《山西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规定及计算办法》和《山西大学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制定《山西大学主讲教师资格认证与管理办法》。完善精品课程评审标准、建设办法、管理机制。把教授和学术团队为本科生授课情况、使用原版教材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体系。
  19.培育建设一批标志性的教学项目。争取2010年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中有新的突破。
  20.继续教育学院和商务学院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在规模上做大,在质量上做强,加强规范化建设,使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学校发展的定位相协调,在地方同类院校中凸显引领和示范作用。
  ——提高各类研究生培养质量
  21.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博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工作,不断优化各类研究生招生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探索研究生教育分类分型培养模式,按照全日制学术型、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以及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在职专业硕士学位“两类四种”模式,进行分类分型培养,制定有山西大学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推进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转变。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调整研究生课程架构,推进和完善研究生“助教制度”,促进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有机结合。
  22.加强研究生管理服务工作。各学院成立“研究生办公室”,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日常服务工作。各学院明确1名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确保职能到位、责任到位、权力到位;设立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专职秘书,专门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学习计划。组织成立研究生社团,负责完善助学育人体系、宿舍服务育人体系和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23.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论文质量。补充、修订并完善《山西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中的各类规章制度,以适应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和调整发展的要求。加大研究生学位论文集体审查的力度,健全常规性的监控体系,有效防治研究生学位论文抄袭、造假。做好优秀博士论文重点申报对象的遴选、培育和跟踪管理工作,力争2010年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取得新成绩。
  24.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入学引导和就业指导、学风建设、学生活动和文化建设方面要常抓不懈,营造和谐大学文化氛围。
  (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
  25.加大选派教师出国研修的支持力度,努力与国外学术机构建立实质性、持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国家、山西省的留学基金政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世界高水平大学、一流科研机构派出优秀教师,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带头人要利用出国访问和研修的机会,积极与国外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或外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合作研究,为更多的教师出国留学、研修创造机会和平台,为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增加可能性。
  26.吸引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和授课。邀请国际著名专家、一流大学教授来校作讲演和学术报告;聘请世界优秀学者来我校作长期或短期研究工作;启动境外博士生导师引进计划。
  27. 做好以孔子学院为龙头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建设,办好两个孔子学院,将其建成在海外扩大山西大学影响和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六)加强规范化管理,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28.强化行政监督力和执行力,形成高水平管理团队。学校管理要适应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要求,在深入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建立更为清晰的管理体制,完善充满活力的协调机制,强化权力下放和二级管理的力度。注重管理队伍的建设,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和锻炼,逐步将管理团队建设成干部遴选、培养、提拔和使用的重要基地。
  29.科学调整内部结构,增强保障能力。学校主要职能处室要适度扩大规模,打破主任科员制,设立具体的科室,充实队伍人员,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加强后勤服务,严格财务审计,合理配置学校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0.规范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和图书管理。加强网站建设,安排专人负责网络更新,建设好自己的网站,发挥好网站的形象作用、窗口作用和宣传作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增强各种信息资料归档、入档、存档意识,做好档案保存工作。规范各学院图书馆建设,增加购书量、优化查阅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31.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进一步完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把校园安全、校园秩序、安全防范、安全教育统一起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网络,积极构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
   (七)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推进绩效管理
  32.按照科学合理及高水平建设的需求,构建符合我校发展实际需要的绩效评价体系。制定各个教学科研单位的综合绩效、科研绩效和全校高级职称教师的绩效评价系统,定期提供绩效评估报告,为学科建设等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成立绩效监察办公室负责绩效监察和评估导向,通过绩效的高低检验每一个单位的贯彻力、执行力、落实力、创新力的强弱。
  33.抓住教育部建设一批中西部区域性高水平大学规划的发展机遇,在进一步完善山西大学绩效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建设一个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绩效评价排名工程,推动学校自身的发展,引领全国地方高校的发展。
  (八)启动11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
  34.制定11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方案,成立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庆筹备工作组织体系,按照“隆重、热烈、高雅、有序”的原则,积极开展校庆筹备工作。
  35.启动《山西大学2002-2012年校史》编纂和校史馆重建工作,积极组织,认真调研,广泛搜集校史资料及实物,为编纂高水平的校史和建设高标准的校史馆奠定基础。
  36.成立山西大学筹款领导组,健全山西大学校友基金会,积极进行筹资项目策划,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凝聚校友力量,争取校友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更大的支持。


                  二○一○年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