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实力提升

综合实力提升
我校光电研究所教师团队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发布时间:2018-03-15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通知》,认定并公布了首批20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我校光电研究所教师团队位列其中。这是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实施“1331工程”的重要成果,光电研究所教师团队成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我校争得了荣誉,给全体教师作出了表率。

 

多年来光电研究所教师团队,坚持潜心育人教书,推进科研创新,努力为社会服务,为推动我校教学、科研及创新水平的整体攀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团队简介

 

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创建于1984年,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和支持下,全所同志共同努力,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在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方面开展有特色、高水平科学研究,并完成系列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工作。先后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是我国在该领域有国际影响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光电研究所教师团队经过33年的积累与发展,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3人、优青2人,长江学者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获得者1人,饶毓泰物理学奖获得者1人,谢希德物理学奖获得者1人,山西省及太原市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2人。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11年获得二期延续资助)、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山西省首届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

 

光电所教师团队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创建之初就成立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重视发展科研、管理、工勤等各方面优秀青年人才加入党组织,重视培养他们树立攀登奉献的创新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动光电所在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发展。

 

光电所教师团队在量子光学基础和应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量子器件等主要研究方向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基础和应用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有特色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连续变量纠缠态光场的纠缠度和组份、原子中量子存储时间、量子逻辑门数达到目前国际最高水平;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一维、两维及强相互作用下超冷费米气体自旋轨道耦合的量子模拟;研制出性能指标国际领先的30W低噪声全固态单频激光器和第一台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源与压缩源样机,已在国防等重要单位得到应用。

 

2013年以来,团队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作为项目首席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群体、杰青、优青、仪器等项目10余项,面上项目20余项,其它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Nature 子刊3篇、PRL5篇),2篇论文被Phys. Rev. Lett. 和Nature 子刊选为研究亮点作了专题报道,1篇论文被Phys. Rev. Lett.选为编辑推荐,相关成果被国际著名科普杂志,如Physics, Physics World 等报道。批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

 

研究所团队在开展科研工作,满足国家需求及地方发展的同时,承担了本科基地班以及研究生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参与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和本科毕业科研实习等任务。多年来,光电所为社会培养多名高级专门人才,服务于社会各个行业。培养学生中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5名,首届爱因斯坦奖1名,王大珩光学奖1名,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1名,借助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的实施,逐步建立起了与其紧密衔接的教师人才培养支持体系,与国家各类人才计划有机衔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及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今后,团队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黄大年先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更加注重科研水平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立足本职、甘于奉献、厉行节俭、创新发展,力争做出优异成绩,推动“双一流”建设,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地方振兴发展继续做出应有贡献。

 

 

 

团队事迹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记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师团队

 

山西大学,百年沧桑,雄姿英发,斗志昂扬,阔步走在创新发展的历史征程上,为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做出贡献,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美丽的校园,青草漫漫、湖光盈盈、鲜花簇拥、绿树成荫,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弥漫着知识气息。草坪广场南侧有一处极具别致的风景:早春四月,高大挺拔的雪松枝繁叶茂,紫色娇嫩的丁香、纯洁高雅的白玉兰点缀其间。郁郁葱葱的花木掩映中矗立着一座深灰色大楼,楼前立着一尊高大的、象征着科学、自由、思索的古铜雕像。这里就是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宁静、庄重、优雅又富有气质。

踱步楼内,宽敞明亮的大厅,迎面悬挂着光电所图徽和“攀登、奉献”四个大字,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印刻着研究成果压缩态光场图案。宽敞深远的走廊干净整洁,两边悬挂着精美的古典油画,透过两侧玻璃窗就能看到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宽大的实验平台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精密光学元件,绿色和红色的激光束相互交织……处处弥漫着科学与艺术、严谨与自由的光电所独特文化气息。这里,筑就了团队的光电梦,筑就了山西大学的光电研究希望。

 

 

 

 

在外人眼中,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是神圣的科学殿堂,在同行眼里,研究所是 “五星级”科研单位:物理学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光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山西大学乃至山西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多项突破,成为我国该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矢志不渝 攀登奉献

 

这是一支由中科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长江学者等各类高端人才组成的老中青结合优秀科研团队。谈及这个团队,不得不提实验室创始人、知名物理学家、山西省首位本土培养的中科院院士 - 彭堃墀。1984年,彭堃墀夫妇结束海外留学,放弃国外优越条件,重返三晋大地,全身心投入到建设我国自己的高水平实验室工作中。1985年,在山西省支持下,彭堃墀主持建立山西大学量子光学实验室。凭借过人胆识、战略研判及敢为人先的勇气,彭堃墀选择从事量子光学这一国际热点前沿领域,当时该方向国内研究刚起步,难度大、耗资大,但极具发展潜力。

 

彭堃墀院士在实验室

 

彭堃墀院士与谢常德教授学术讨论

 

彭堃墀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多出成果,快出人才”办所方针,以“攀登、奉献”为实验室发展灵魂,带领全所同志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建设实验室。研究所成立仅三年多时间,就成为国内能够进行世界前沿课题“光场压缩态实验研究”的实验室。1986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993年获批山西大学首个博士点,1998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2002年被评为“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光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在2007、2012、2017年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均被评为良好。彭堃墀院士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山西省“科技功臣”等称号,获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

 

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杰出中青年代表、学科带头人张靖教授现任光电所所长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

 

张靖教授生于1974年,1991年他怀着对物理强烈的热爱及其工程师父亲的感染和影响,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并选择了光电子专业,对物理进行更细致深入的学习探索。1995年,喜欢独立创新和自我挑战的他考取了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研究生,师从彭堃墀院士继续学习深造。2001年,他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从最初的喜爱到执着的追求,从坚定的选择到不忘初心的坚守,张靖教授在攀登科学顶峰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潜心钻研的同时享受着科学乐趣。实验室已然成为他最熟悉不过的地方,好似一位交情多年的老友,加班做实验是他多年研究工作中的常事,晚上和周末假期的时间也被挤出来阅读文献。张靖教授将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全部投入到科学研究,平心静气地穿梭在精密仪器间,凝神忘我于尖端实验中。不懈努力的探索和持之以恒的付出浇灌出科学的累累果实……

 

张靖教授

 

在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和谐创新的科研环境里,汇聚了一批有想法、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他们秉承“攀登、奉献”精神,目标明确,特色突出,团结协作,始终坚持起点高、难度大的国际前沿课题研究。多年来,研究所的外派人员百分之百回国,这是基于对光电所科研能力的强烈自信。团队中现有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获得者1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名,山西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名,谢希德物理学奖获得者1名,饶毓泰物理学奖获得者1名,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3名,其它省部级人才计划专家多名。团队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08年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11年获得二期延续资助。荣获2007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山西省模范单位、2011年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2012年山西省“科技奉献奖”先进集体特等奖等称号。

 

辉煌成就的背后,饱含着团队每个人的无私奉献与全心投入。建设国际高水平实验室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科规划、顶层设计,到平台搭建、制度建设,张靖带领团队认真细致地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为每个人创造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舞台。他时常鼓励身边人保持良好科学素养,这是做科学的基本要求。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研究所成立30多年来一直坚持要求师生养成良好工作习惯,每周六上午坚持全所学术交流报告……点点滴滴的细节追求,折射出脚踏实地、勤奋严谨的科研团队对科学精神的砥砺追求,精益求精。他们在孤独寂寞的科研领地里品味着成败与甘苦,淡泊名利、潜心学术,以攀登奉献的精神,谱写了“矢志不渝,攀登奉献”的人生赞歌。

 

聚焦前沿 敢为人先

 

山西地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科技相对滞后,山西大学是地方院校,光电研究所教师团队凭借昂扬的斗志、不屈的精神、科学的自信,发展成一支科学研究的国家队,起到了良好示范与辐射作用。他们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方面的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积累,已建成国际先进实验室平台。光电所现有研究组11个,技术平台3个,产品转化平台1个,科研场所面积1万余平米,科研设备总值上亿元。

 

高功率连续单频绿光激光器

 

激光器研发基地

 

团队主要从事三个方向研究工作:在量子光学基础和应用研究方向上,经过长期积累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在连续变量量子信息领域完成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研究方向上:在国内较早开展相关研究,建成能够开展高水平研究实验平台,结合量子光学方面的优势,在超冷费米气体自旋轨道耦合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得到国际同行关注和重视。3、在全固态激光技术和光量子器件研究方向上,实验室长期坚持科研仪器的自主创新,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光源和相关专门仪器的研制,多项指标达国际先进,利用自制仪器完成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是实验室特色之一。

 

同时,实验室注重基础研究成果向高技术产品转化。先后将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研究成果-系列功率单频激光器、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源与压缩源转化为稳定可靠产品,完成了连续变量保密通讯样机研制。满足实验室需求的同时提供到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推动科技进步,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转型跨越发展需要。

 

近年来研究所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863”、国家基金各类项目等100余项,每年各类经费5000余万元。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Nature及其子刊(Nature Phys.、Nature Commun.)、Phys. Rev. Lett等发表论文200余篇。获200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所在建设发展中重视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量子光学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具有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和学术互访关系,促进交流学习的同时提高了科研团队的国际影响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oy J. Glauber来访(2012)

 

(2017)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来访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这支老中青结合的教师团队里,年长者富有科学的经验和奉献的精神,年轻人富有澎湃的激情与创新的活力,大家取长补短、比学赶帮,为了共同的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攀登奉献”是这个团队精神最真实的写照。有了这种精神、这种氛围,就意味着有了高水平成果产出的土壤,有了高精尖人才成长的天地。他们本着对生命执着的热爱,对科学不懈的追求,收获了幸福感、获得感。他们在收获莫大的成就后,仍然能够从容面对生活,因为他们明白:“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团队

 

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劳动者、从事着他们热爱的科技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做自己该做的事。然而,他们也是一群不平凡的科学家,在众多领域,他们选择了推动人类生产力变革的科研道路,选择了世界级难度的前沿课题。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激励着他们在科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团队发展

 

研究所将进一步结合在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科学交叉领域的优势研究力量,面向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所确定的国家需求的长远战略目标,瞄准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技术交叉结合的这一国际科学前沿方向中最新的研究热点以及当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重大技术前沿,以全新的思维来探索量子信息科学、量子光学以及原子分子物理的有机融合,开拓相关量子技术方面的潜在应用。力争在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上取得若干重大基础性进展。推进团队在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精密测量等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量子技术。

 

(1)科学研究

 

1)首先,继续开展连续变量量子信息,多组份纠缠量子误差修正,混合型量子信息处理,空间多模纠缠等方面的研究,保持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 瞄准世界前沿课题、坚持特色研究,完成有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同时,开辟与量子调控相关的超快纳米光学的新的研究方向。开展自旋轨道耦合简并费米气体,新型微结构-原子强耦合作用,原子系综-量子存储,原子内态操控与原子阵列等,开展有特色的前沿研究,取得标志性成果。

 

2)开展超冷分子物理,单分子量子动力学,超冷里德堡原子,冷原子与波色-爱因斯坦理论等研究,以超冷原子分子、单分子物理的科学前沿问题为研究对象,发展精密光谱技术与量子操控技术。开展超冷原子分子体系与用于囚禁、调控、测量的光场之间相互作用的新奇量子效应,低维量子体系特性及其相干操控,材料计算与极端条件下的相变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从国家重大需求出发,理论与实验结合,在冷原子分子理论和低维量子体系方面获得若干原创性、引领性的成果。

 

3)建设激光技术及量子器件应用平台,用于高功率单频激光器与光量子器件的开发、调试与测试工作。采购的设备主要用于激光技术与光量子器件平台搭建和平台搭建中光路系统的精密调试与定位及数据分析和测试工作。开展基于MOCVD生长固态量子材料,包括光电器件和高频电子器件、低维量子材料、稀磁半导体等以及单量子点发光特性;高品质微腔器件;低维系统的电荷输运、自旋输运、热电效应;MOCVD生长材料过程中的数值计算问题。

 

(2)师资队伍

 

充分利用国家“千人计划”、山西省“百人计划”、山西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加快引进和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加速壮大学科带头人队伍;加大力度、积极培养引进创新人才,提升团队整体实力;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扩大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队伍;加大师资国际化、博士后国际化。

 

(3)学生培养

 

以学校的发展战略为依据,坚持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进一步协调学院和研究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通力配合,实现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开展研究生国际交流工作,实现学科基础、应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具体实施办法:1)建立多元的推免生选拔机制,优化研究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配合招收推免研究生,学院的科研训练从现在的三年级学生提前到二年级学生,给学生与老师提供更长的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时间;扩大宣传力度,组织暑期班,通过招生海报、期刊广告等形式,特别是对于重点生源单位,组织招生宣讲会,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2)鼓励和支持具有科研潜力的优秀研究生新生从事创新研究。推动本科-硕士-博士联动培养模式,对有培养潜力的学生,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在学费、生活补助等方面予以倾斜。3)鼓励采用外文教材和实施双语教学;成立学科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4)建设教学理念国际化、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发展前沿、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课程体系,营造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科研环境。设立年度研究生学术论坛,加强学院内跨学科交流,鼓励研究生进行国际交流访问。

 

(4)社会服务

 

1)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支撑平台的辐射作用,加快成果转化,结合地方特色,为地方乃至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与山西省物理学会合作加强物理学科普工作,每年举办科普报告10场左右。

 

2)根据量子光学前沿科学问题研究的需求,开展光量子器件研究。研制各类高性能的全固态单频激光器、高质量的实用化量子光源及各种光量子器件;发展连续变量及混合型量子技术,建立实用化量子保密通信系统和量子网络系统,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和国防安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3)瞄准山西经济发展的需求,注重成果转化和高技术推广,在固态激光技术、激光检测、激光显示技术等方面逐步实现产业化,为山西新兴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